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上课讲激素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时用什么举例才(9)

来源:生物信息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0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3、 聚谷氨酸研发者? 研发者是邹水洋、张乐、叶植湘、陈旭、张书艳、苏沛。 研发基本信息: 申请公布号:CN110229852B 申请号:CN201910538323.9 分类号:C1

聚谷氨酸研发者?

研发者是邹水洋、张乐、叶植湘、陈旭、张书艳、苏沛。

研发基本信息:

申请公布号:CN110229852B

申请号:CN201910538323.9

分类号:C12P13/02(2006.01)I;C12R1/125(2006.01)N

分类:生物化学;啤酒;烈性酒;果汁酒;醋;微生物学;酶学;突变或遗传工程

公开(公告)号:CN110229852B

公开(公告)日:2019-09-13

发明名称:一种利用大豆蛋白酶解物发酵生产γ-聚谷氨酸的方法

申请人:东莞理工学院中储粮油脂工业东莞有限公司

申请日期:2019-06-20

申请公布日期:2019-09-13

代理机构: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

代理人:潘俊达;郭宝煊

地址:523808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

摘要: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,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大豆蛋白酶解物发酵生产γ?聚谷氨酸的方法,包括以下步骤:以大豆或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浆液;大豆浆液经蛋白酶适度酶解使大豆蛋白的水解度控制在10~35%;将大豆蛋白酶解物中固形物质量百分浓度调整为1~6%,添加葡萄糖或蔗糖,谷氨酸钠,用作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;将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按1~8%的接种量接种于大豆蛋白酶解物培养基,摇床培养或发酵罐通气培养36~54h后终止发酵,收获γ?聚谷氨酸。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大豆蛋白酶解物发酵生产γ?聚谷氨酸的方法能显著提高γ?聚谷氨酸产量,且原料价廉易得,能有效降低成本,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。

初二下学期生物复习资料?

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

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提要

第五部分

第一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

六、 生物的遗传现象:

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,叫遗传。

动植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而遗传给后代的。

七、 染色体和基因:

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,叫染色体。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(父方和母方)存在,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(人体细胞23对,人的生殖细胞23条),它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(简称DNA)组成,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,DNA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,叫基因。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,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。

八、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

当细胞内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,两个都是隐性(aa)时,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,否则(AA、Aa),为显性性状。

显性(大写A) 隐性(小写a)

九、 禁止近亲结婚

血缘关系越近的人,遗传基因越相近,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。

十、 生物的变异现象

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,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。

十一、 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

十二、 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

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。

十三、 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

十四、 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

第二章 生物的进化

一、 生命的起源:

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,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。

二、 生物进化的历程:

植物进化的历程:

原始单细胞动物

原始生命 原始苔藓类

原始藻类 原始裸子植物

原始蕨类 原始被子植物

动物进化的历程: 原始鸟类

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哺乳类

进化原则:由简单到复杂,由低等到高等,由水生到陆生。

三、 人类的出现:

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,人由森林古猿逐步进化而来。

植物从种子植物脱离水的限制,无脊椎动物从节肢动物脱离水的限制,脊椎动物从爬行动物脱离水的限制。

四、 生物进化的证据:

主要证据为化石(生物的遗体,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,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)在越古老的地层里,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,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;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,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,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。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。

五、 人工选择:

选择者:人 结果:满足人类的各种要求。 速度:较快。

概念: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,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。

六、 自然选择

选择者:自然界各种环境条件。 结果:适应环境,不断进化。

速度:形成新物种需要漫长岁月。

概念:自然界中的生物,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,适应者生存下来,不适应者被淘汰掉。

文章来源:《生物信息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swxxx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720.html



上一篇:AIMBE Fellow 潘毅:少年状元、九年学术荒,拒做生
下一篇:生物信息学文献检索论文(生物信息学发表论文

生物信息学投稿 | 生物信息学编辑部| 生物信息学版面费 | 生物信息学论文发表 | 生物信息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生物信息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