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生物信息学版面费是多少[06/30]
- · 《生物信息学》投稿方式[06/30]
- · 《生物信息学》期刊栏目[06/30]
AIMBE Fellow 潘毅:少年状元、九年学术荒,拒做生(6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2020年12月,潘毅回国赴任深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担任第一任院长,开始筹建这个全新的学院。 “那时候没有出国的机会,要去国外做教授几乎
2020年12月,潘毅回国赴任深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担任第一任院长,开始筹建这个全新的学院。
“那时候没有出国的机会,要去国外做教授几乎不可能,(大学时)包括我在内同学们都觉得在一个大企业里做到总工程师,就已经很了不起。”
刚进入大学时,周围优秀的同学和紧张的学习环境使潘毅面临着空前的压力。这个时期,王鼎兴教授在学业上的指导和精神上的鼓励都使他获益匪浅,也逐渐建立起为人处世上的原则。
在今年7月颁布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,李敏以“面向复杂生物数据的模式挖掘与智能算法研究”项目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。
但是,身处国家风云巨变的时代,继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后,又赶上了国家放开出国留学政策,潘毅走上了一条意料之外的道路。
陕西省政协常委、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雷秀娟教授,也曾在潘毅的团队中访问学习。
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一年后,1991年,博士毕业的潘毅通过竞争激烈的面试,进入俄亥俄州的私立天主教学校戴顿大学工作。
在科研中,潘毅最看中学生勤奋刻苦的品质,能够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坚持下去并取得一定成果的研究者,一定具有这一品质。
谈及当初在佐治亚州立大学学习的时光,李敏回忆道:“我刚到亚特兰大时,潘老师刚出差回来,一大早赶到办公室带我熟悉系里的环境、安排办公室,事无巨细,像一个大家长,让我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一扫而空。”
2005年,潘毅升任佐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。这时的佐治亚州立大学的计算机系才刚刚设立,系里只有十五六个教授,不论资金还是人力都十分紧缺。
“华人面孔有时候只被当做点缀。如果是白人先接触到的某项工作,我们就很难再加入其中了,只有那些没被白人选中的工作或是一些临时任务,我们才能接手。”
另一位曾在潘毅门下学习的学生,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李敏教授,如今也已经成为了国内生物信息学领域的中流砥柱,获得了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。
与潘毅同年出生、同年高考,又同年博士毕业的徐鹰,则选择留校做了助理教授,并于1993年进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后,偶然加入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中,比潘毅早一步触摸到生物学的边缘。
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关注的可解释性AI的研究,早在2004年潘毅就已经将其应用于生物信息领域,指导生物学家进行有选择性的生物实验。
“GPU等硬件的发展让机器速度大幅提升,深度学习技术也成熟了,这时候用在生物信息上如鱼得水。”
“这是一条非常崎岖的道路。”潘毅这样形容自己从计算机转型做生物信息学的选择。
文章来源:《生物信息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swxxx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4/718.html